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办公室业务》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忆我的老领导叶子龙及中央机要室的工作(上)
杂志文章正文
忆我的老领导叶子龙及中央机要室的工作(上)
发布时间:2018-02-04        浏览次数:110        返回列表

叶子龙,湖南浏阳人,1930年参加红军即从事党的机要译电工作。1935年,年仅19岁的他就担任了毛泽东的秘书。1949年4月,中央办公厅机要室组建时,中央又任命他兼任中央办公厅机要室主任。1953年,他被中央正式任命为毛泽东的五大秘书之一。他曾说过:我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生活27年,是他把我从一个年轻的红军战士,培养成一名党的干部,我从他那里获得了多方面的精神财富,他引导着我人生的方向,他是我一生的良师。我永远敬仰和崇拜他。

叶子龙在兼任中办机要室主任期间,曾是我的直接领导,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与在延安就熟悉叶子龙并以后一直在他领导下工作的秘书局老局长仲一、李润民谈起叶子龙和中央机要室的工作时,大家非常感慨,认为叶子龙在中央机要工作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

叶子龙虽身居高位,却没架子,平易近人,待人诚恳,爱护干部,关心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解决我们的特殊困难,因此,受到了广大机关干部的爱戴和好评。人们都不称呼他的官衔,而是亲切地叫他“老叶”。

叶子龙既是毛泽东的秘书,又是中办机要室的主任,身兼二职。作为党中央主席毛泽东的五大秘书之一,他的工作无疑是繁重的、伟大的;而作为中办机要室主任,他的工作又是琐碎的、平凡的。在伟大中寓于平凡,在平凡中显露伟大。那时我虽然年轻,但在我的心目中叶子龙[来自WwW.lw5U.com]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下面记述的是叶子龙带领大家跟随毛泽东转战陕北及在西柏坡和中南海从事机要工作的一些片段,以此作为我对已故革命老前辈的一种追思。

1947年,党中央撤离延安后,叶子龙跟随毛泽东抵达延川县永坪镇西南的刘家渠休息。后中央在子长县任家山组织了青化砭战役。战役告捷后,中央五大书记及工作人员到了枣林沟。中央在这里召开了会议,决定中央一分为三,分为前委、工委和后委。前委,即中央,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三人组成,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的革命战争。工委,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组成,刘少奇任书记,前往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后委,由叶剑英、杨尚昆负责,驻山西临县三交镇附近,以筹划补给和联络组织撤退工作。这时,叶子龙带领部分机要人员跟随毛泽东和前委留在陕北,中央任命叶子龙为中央机关部队(对外称九支队)的参谋长,留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主要任务是安排毛泽东的生活,保证毛泽东的安全,还负责毛泽东起草的文电的传阅和发出等大量文书处理工作。当时,西北战场敌人兵力十倍于我,战争形势十分紧张,直至彭德怀领导的西北野战军奋勇作战,歼敌三万多人后,才扭转了战局。

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中央扩大会议。毛泽东向大会提交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书面报告。参加会议的除了当时能够到会的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外,还有陕甘宁边区和晋绥边区的主要负责人。这次会议的服务工作,包括会址的选择、与会人员的吃住,以及会议的文书处理工作,都是在叶子龙的直接领导和精心安排下进行的,保证了会议的胜利召开。

中央机关在陕北转战中,是我党同国民党斗争最激烈的一年,不但战斗频繁,而且物质生活条件也非常困难。为了保障中央前委机关和中央军委领导同志工作条件的各种需要,叶子龙带领机要室人员积极参与和组织了各项后勤保障工作,使得战争和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1948年3月,叶子龙跟随毛泽东东渡黄河,路过晋绥时,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叶子龙带领大家为这次会议的安排和文书处理工作,以及毛泽东的讲话稿等,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会议的顺利召开,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8年5月27日,叶子龙和中央机要室一道,跟随毛泽东等到达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与刘少奇、朱德、董必武领导的中央工委会合。这时中央前委、工委和后委三个委员会合在一起,经中央书记处决定,对中央的办事机构进行了调整。在中央书记处驻地西柏坡,设立了中央书记处办公处,直接为中央书记处各同志的工作、生活和警卫服务。伍云甫任办公处处长,叶子龙任第一副处长,赖祖烈任第二副处长。同时,叶子龙仍担任毛泽东的秘书,并兼任办公处机要科科长,李金德为副科长。

根据新的形势变化,为了更好地为中[来自WwW.Lw5u.com]央领导同志服务,叶子龙积极充实和加强了机要科的工作。首先,将中央五大书记的机要秘书都组织起来,归机要科统一管理。当时五大书记的机要秘书是:叶子龙任毛泽东的秘书;潘开文任朱德的秘书;吴振英任刘少奇的秘书;康一民任周恩来的秘书;邱兰标任任弼时的秘书。其次,为了工作需要,又从中办机要处调了一批干部,充实机要科值班工作。1948年10月,又将中办机要处的电整科的档案和人员,转归机要科,组成机要科的电整组,负责电报的整理和归档工作。

1948年,中央颁发了《关于中央收发电报的承办和归档问题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了电报的承办和归档制度。叶子龙积极组织机要科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这个规定,从而在战争那样紧张、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条件下,做到了中央及中央军委指示命令及时下达,前线报来的战况及时呈送中央领导同志,使军令指示畅通,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简称“九月会议”),会议以“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为中心议题,在叶子龙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胜利完成了这次会务和文书处理工作。

1949年1月31日至2月7日,中央在西柏坡接待了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他是受斯大林的委托,于1月31日飞抵石家庄,随即转乘汽车到达西柏坡中央驻地的。当时在西柏坡农村接待这样高级的外宾,各方面的条件是比较差的,但叶子龙组织大家想尽各种办法,克服种种困难,为这次接待工作和中央五大书记会见米高扬以及毛泽东数次与米高扬谈话,做了详细周到的具体安排,胜利完成了这次接待外宾的任务。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这次会议参加人数多,会期长,而且解放战争正处于决战阶段,电报文件处理任务极为繁忙。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叶子龙组织有关人员,为会议的准备工作和会议期间的会务工作,做了细致的安排,出色地完成了这次会议的任务。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由西柏坡移驻北平香山,在叶子龙的领导下,机要科全体人员,携带文件、电报和档案,由四野派车护送,顺利到达了目的地——香山。

(作者系中共中央办公厅原副局级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