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美国“9·11”事件发生后,德国黑森州政府意识到各种重大问题不再是是否会发生的问题,而是“何时、何地”会发生的问题。因此,在最高层面建立一个协调与决策机构成为州政府克服危机必须的选择。
2005年4月18日,黑森州州政府决定成立危机指挥部并建立应急指挥中心(硬件体系,又称危机中心)。建设该应急指挥中心的项目负责人是沃尔夫冈·赛德拉克。2005年12月8日,黑森州用了7个半月时间、耗资230万欧元,建成了现代化的州应急指挥中心。该中心占地400平方米,设有58个座位,永远处于准备状态且能在两分钟内投入使用。
该中心是州火灾消防、危机保护、危机防御、应急管理的危机指挥部,它既是应急指挥中心,也是应急演练中心,在该州应急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中心的运行
成立危机指挥部和建设应急指挥中心的日的是:当州发生危机时,警察、消防与灾难保护、媒体工作以及专业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因此,所有的应急管理参与方都加入指挥部。
当该州境内出现危机时,所有的信息都将汇总到州政府危机指挥部,并在那里进行统一的处理、分析、决策以及转发。总指挥会通过电话方式召集危机指挥部来自州总理办公厅及所有部委的150人。在办公时间,危机指挥部可在10分钟内投入工作。作为总指挥的内政部长跨部门进行领导并做最终决策。所有的信息都将汇总至信息与沟通中心并转至救援管理室,在那里进行发布与处理。具体来说,危机指挥部连结起了在危险防御时的各种信息途径,以及大量同时通过州政府进出的信息流。对于灾情,不再是各个机构从自身的角度、以专业标准下的单一表述(灾难保护、警察、媒体、环境、卫生……),而是所有专家一起共同制定一张灾情图,然后将统一的灾情图向总指挥汇报,由总指挥做决策。总指挥的决策将通过信息与沟通中心的帮助由救援管理室向外发布执行,特殊问题可交由救援管理室和专家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反馈给救援管理室。
该中心隶属州内政与体育部,日常维护由该部下属的州政府危机管理团队主任为首的两个人的小组负责。尽管该中心还没有真正经历一次实际危机管理运营,但制度化的运营机制已经形成。通常的工作周期是:危机管理每个星期要对所有设备进行一次检查,每个月进行一次小演练,每年进行一次有100多人参加的演练。每年,州政府投入58万欧元用于系统的运行维护,其中包括两个工作人员的工资、设备的维修折旧费等。2008年,又统一更新了45台计算机。
当应急指挥中心无法使用时,危机指挥部将启用备用基地。危机指挥部的备用基地设在位于卡塞尔的黑森州消防学校。该基地距莱茵一美因地区有180公里,具有同应急指挥中心一样的职能,具备长期支持危机指挥部人员的能力。其预装好的房间在两个小时内即能投入使用。
二、中心的布局
应急指挥中心包括五个主要工作区。
1.政治领导人决策室
总指挥部以内政与体育部长为主席,由消防与灾难保护、防卫等危机管理各部门的国务秘书,联邦州警察局局长以及州总理办公厅和其他各部委(至少为司局以上级别)的代表构成。
2.救援管理室(行政领导人会商室)
危机指挥部指挥时的信息、沟通、咨询及实施以及其他措施的工作由救援管理室(行政领导人会商室)负责。救援管理室由消防、灾难保护、警察、相关部门的代表及新闻发言人构成。救援管理室与众不同的一点在于它统一的指挥和指挥部“救援”、“物流”、“人力资源”以及“法律”各个部门的一体化(消防与灾难保护、警察以及相关部门的人员直接共同工作)。
3.信息汇总室
信息汇总室即灾情室,是救援管理的[来自www.LW5u.com]支持室。可在这里制作数字化灾情图及其它灾情地图。
4.信息与沟通中心
危机指挥部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天线接收、BOS无线电、传真、电子邮件、30部预设电话、视频会议、电话会议、卫星电话、网络)得到全面的各类灾情信息。指挥部TESTA-D-网还能连接联邦共同灾情中心。中心共设置七个信息接收与发布的工作位置,可以听到当地救援人员以及救援团队的无线电通讯,并使之积极参与信息沟通中。警用直升机“EC145”拍摄的图片经数字化处理后也可通过无线电进行传输。档案整理系统对所有的沟通进行记录。ILIAS - HE是一套对复杂灾情的电子信息与资料备案系统。黑森州警察局自2004年11月起在救援中启用该系统。危机指挥部不再依靠纸张工作,而是依靠电子的ILIAS-HE系统。通过这个系统,所有指挥部的信息能得到有秩序地、及时地汇总。所有指挥部成员都能在网络浏览器上打开这个系统并能对此进行修订。笔录受法律保护与支持。
5.其他人员工作位置
中心设置10个独立工作间。所有部门或外部专家可以使用自己的数据及进行专业软件办公。在这里,工作人员可以安静地、不受影响地办公。
此外,指挥中心还设有门警,所有人员进入指挥中心都要登记、交出枪支、
个人手机等。指挥中心设有各种信息沟通设施。只有保持同民众的联系,告知灾情、决策情况、听取问题并予以解答,才能建立信任。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应急指挥中心设立新闻中心、网络及市民电话中心。
新闻中心:内政部内的会议中心两个小时内即可改建为新闻中心。危机中心里的情形可经由这里向媒体展示。
危机信息平台:2007年6月起,网页www.akut.hessen.de开通。在出现下列灾害时,危机中心会将网页内原有的文章及时进行更新并发布洪水、核意外、飓风、森林火灾、危险品事故、瘟疫、恐怖袭击、警告民众、灾难预警等信息。危机发生的15分钟内民众即可点击阅览到新信息。
市民电话:2008年10月起,黑森州警察启用最多设有75个位置的全新呼叫中心。危机指挥部将这些电话设为市民电话,并对所有电话进行统一管理。电话在办公时间均处于待机状态,15分钟内即可投入使用,并均与中央数据库相连。全州范围内统一免费号码:0800110 3333。
在面向指挥部成员的预警方面,借助于网络服务器可以向危机指挥部成员报警。每个职能部门任命3位人员,应急指挥中心将其数据进行储存。灾情中心依据内政部指令启动预警,8分钟之内通过预留电话号码,所有成员都将收到警报。
三、应急演练
2005年12月14至15日,应急指挥中心建成一周后,州政府危机指挥部值“面向公共管理领导人的第二次跨州危机管理演习200(L.KEX 2005)”之际接受了第一次的实战考验。
迄今为止开展的指挥部框架演习有:2005跨州演练;2006禽流感;2007空难;2008/2009流感一流行病。演练前要准备详细的脚本。一次演练可能会用一天的时间,持续10个小时。为了使更多的人员参加演练,下午的参加人员可能会与上午的不同。演练时,要准备20名工作人员模拟民众、下级等角色向指挥部传递信息。如某一时刻,会有模拟的法兰克福市长打电话向州政府求[来自wwW.Lw5u.com]援;而另一时刻会有模拟的记者要求指挥部召开记者招待会等。演练结束后,要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网上发布,让更多的市民获知演练的情况。
德国黑森州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和运营给我们如下启示:
一是机制创新。通过指挥中心这种形式把原来分散的灾害信息图、分散的指挥统合、协调起来,提高了应急指挥的效率。
二是设计先进。它采用了一套先进的设计,把战略决策系统、应急指挥系统、信息收集与传递、信息整合、辅助支持等系统融合在一个空间当中,并由先进的计算机辅助信息与决策系统来支撑。
三是把日常维护、演练与实战有机结合。这样既使应急指挥中心的硬件系统常年保持在临战状态,也使有关人员得到了培训和锻炼。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基地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