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办公室业务》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专家答疑
杂志文章正文
专家答疑
发布时间:2018-02-04        浏览次数:106        返回列表

问题之一:是成文日期还是发文日期?

公文的成文日期,又称成文时间,指公文确立的时间,是公文开始生效的时间标志。成文日期(时间)一词始见于中共中央办公厅于1989年4月25日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试行)》,其中第七章第二十五条规定:“正式文件标印格式,包括版式和文件体式的有关部分。即:版头、发文字号、印制顺序号、秘密等级、缓急时限、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成文日期、机关印章、阅读(传达)范围、主题词、抄送单位、印刷版记等。”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成文时间一词则始见于国务院办公厅1987年2月18日发布、1993年11月21日修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其中第三章第十条规定:“公文一般由发文机关、秘密等级、紧急程度、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印章、成文时间、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时间等部分组成。”而在此前国务院办公厅于1957年、1981年、1987年印发的有关公文处理的法规性文件中均将成文日期(时间)称为公文的“年月日”或“发文年月日”、“发文时间”,这也可能是很多人至今仍将成文日期称为发文日期的缘由。基于上述,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和发布的现行公文处理法规,我们应将公文落款处,发文机关名称(或发文机关印章)右下方签署的日期,统一称为成文日期。

问题之二:确定成文日期的根据是什么?

成文日期一般以负责人签发日期为准;两个或两个以上机关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日期为准;经会议通过后生效的公文以通[来自www.LW5u.coM]过日期为准;法规性公文以批准日期为准;电报以发出时间为准。

准确标注成文日期是公文生效的要件之一,必须认真严肃对待,绝不可以公文草稿草成的日期或非规定范围内的其它日期作为公文的成文日期。

问题之三:怎样标注成文日期?

公文的成文日期应当写明年、月、日,年份要写全四位数。一般标注于公文正文末尾右下方的落款处。会议通过或批准的日期,则加括号标注于公文标题下方居中位置,通称为“题注”。

行政公文的成文日期则要求用小写的汉字数字标注,零写为“O”。

汉字的数字有小写大写两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为小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为大写。为防止有人窜伪作弊而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使用大写的数字。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4世纪前后(约东晋末年),人们已开始有意识地在卷契中使用大写数字,此后这种用法进一步普及。沿续古代的做法,我们至今在有关经济活动的文件中仍使用大写数字。而行政公文则要求使用小写的汉字数字标注。因此,在标注成文日期时不要将大写与小写的数字混淆,如“-OO九年一月一日”,不能写成“二零零九年一月一日”;其次,小写的汉字数字不要与阿拉伯数码相混淆,如不能将“二OO九年”写成“二00九年”。

成文日期的具体位置一般依印章的位置而定。

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注成文日期。成文日期右空4字;发文机关的印章应端正,居中压在成文日期之上,做到“上不压正文”(上距正文2-4mm),—F压成文日期”(骑年压月);

当联合行文需加盖两个印章时,应将成文日期拉开,左右各空7[来自Www.lw5u.coM]字;

当联合行文加盖3个以上印章时,在最后一排印章之下右空2字标注成文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