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要继承并发杨光大这门古老的东方艺术,就必须培养大批的接班人。要使书法艺术长盛不衰,后继有人,尤其要重视少儿的书法教学。
目前社会上许多少儿书法班大多套用成人教学方法,如何结合少儿的心理特点,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对一些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探讨,更远远落后于教学实践。因此,本文试图就如何缩[来自wwW.lw5u.com]短儿童书法教学的周期、提高学习效果,加快书法教学的步伐,谈一点粗陋之见。
一.区分少儿书法教学与成人书法教学
成人学书是一种自愿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在创作书法作品时,无疑是一种极为理性的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而少儿学书,应该完全是一种被动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和不理性的菲创造性默写式的书写活动。这于儿童的认知结构、生活阅历和学习经验以及生理特征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学龄初期的儿童手部关节的骨化还没有完成,骨胳肌肉如屈伸手指的肌肉也没达到成熟的程度,在写字时往往出现笔画角度偏差,运笔过位或不到位现象时有发生。而且所有儿童的书法作品都是依照书法教师的范本,对临或背临出来的习作,并不是一种纯艺术性的书法艺术活动,学习的过程都是被动的。家长完全凭自己的喜好强迫小孩学书法,并以成人化的观念和心理审视少儿学书,评价少儿书法作品,总认为练得越多越好。由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现象:即学生学得越来越没趣,教师教得越来越费力,而家长常常是恨铁不成钢,要求过高、使得孩子们长期在一片谩骂声中艰苦地学习书法。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个性等身心特征,完全忽视儿童的兴趣心理,并盲目地辅之以传统陈旧老式教学方法,即儿童书法教育的成人化、专业化。因此,在开展少儿书法教育时要与成人书法教育有所区别,要站在儿童的角度来认识少儿书法,去体会少儿书法中有一种天真幼稚之美。
二.少儿书法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书写技能上
书法是技能和艺术的有机结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要人们花费毕生的精力,才能跻身于艺术的殿堂。古人刘熙载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北宋诗人苏东坡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前者说的是书如其人,后者说的是功夫在“书”外,要攀登书法艺术的高峰,只有靠长期的艰苦的求索,并无捷径可循。
书法又是一种书写的技能。书法家用柔软的毛笔写出各种变化无穷又合乎法度的线条,以此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并引起欣赏者的共鸣和通感。书法的“神”,是通过“形”来体现的。熟悉字的结构、掌握执笔运笔的技巧、这些都是书法的“基本功”,实质上是一种技能。技能的训练习,只要方法正确是可以速成的。而书法作为艺术,是不能速成的。明确了这一点,对书法教学,尤其是对少儿书法教育意义极大。
宋营在《书法约言》中说:“学规矩则老不如少,思运用则少不如老。”少儿书法教学的重点是学“规矩”,训练书写技能,而不是成“家”。认清这一点,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少儿的心理特点,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所谓技能,是指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少儿练毛笔字是一种动作技能。
凡动作技能,其形成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掌握局部动作,初步掌握动作,动作的协调和完善。这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从练毛笔字这种技能的形成过程看,它具体表现为许多局部的动作联合成一个完整的动作系统;动作间的互相干拢现象及多余动作的逐渐少乃至消失;书写速度提高,准确性、协条性、稳定性提高;视觉控制减弱以及动作控制增强。
俗话说“熟能生巧”,掌握书写技能离不开练习,但练习不是机械的重复,它是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活动。所以,从少儿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有效的练习,纠正错误,掌握技能,是少儿书法教学的关键。
三.少儿书法教育应培养少儿学习兴趣,加强有意注意
书法和所有的课相比,书法是最单调和枯燥的,黑线条往往不为大多数少儿喜爱。老师的纯知识性讲解也引不起少儿的多大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学中要掌握少儿的感知规律,提供加强少儿感知的材料[来自www.lw5U.com],增加刺激强度,吸引少儿。
营造宽松的氛围可以极大地调动少儿练毛笔字的兴趣。一提起练毛笔字,人们往往会想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的诗句,少儿也把它看作是件苦事、累事,甚至会产生厌烦、惧怕心理。心理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长期在压抑环境下生活的人很难产生兴趣和信心,而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是培养少儿兴趣的温床。因此,解除少儿思想上的负担,让他们摆脱为练毛笔字而练字的思想束缚,是培养练毛笔字兴趣的前提。老师应调动一切新颖的教学手段、培养兴趣。运用“集字”、“竞赛”等方法,以提高少儿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可在练毛笔字的时候播放轻松优美的音乐,让少儿在优美的乐曲声中边听边练,音乐在耳边淙淙地流,练字成了一种享受,少儿会被这一种新颖的形式所吸引而潜心练字。同样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亲切的微笑,幽默的话语,如及时的鼓励,委婉的批评等,来不断调节少儿的神经,把兴趣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使少儿处在一个良好的氛围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注意是对事物的定向活动。少儿的有意注意开始发展,而无意注意仍起着重要的作用。少儿受到教师的鼓励或对事物发生了兴趣,则注意就可能集中和持久。经常和少儿谈学字和看书展.让少儿在欣赏中身心愉悦,感官得到陶冶,从中助长少儿见识,激发书写兴趣。通过耳濡目染的环境培养和加强的注意。
总之,练毛笔字兴趣的培养,要充分了解和把握少儿备年龄阶段的认知特征,遵循教育规律,结合少儿自身的实际,循序渐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多角度的启发少儿思维,持之以恒地培养少儿的兴趣,为少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合理的练习方法能加速技能的提高
练习不仅仅是“错误的尝试”和机械的重复,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活动。练习方法不当,就会事倍功半:合理的练习,能立竿见影,缩短技能形成过程。现在应该抛弃那种“熟读唐诗三百酋,不会作诗也会吟”的传统的机械练习,而应替之以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练习的方法。
少儿练习毛笔字要过三关:姿势、笔画、结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缩短技能形成过程,必须围绕这三关安排设计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明确练习的要求。
目的性越明确,练习的效果就越佳,老师要根据少儿的实际情况,为他们规定每次(或每阶段)的目标。
在规定目标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少而精。“以少许胜多许”,以尽量少的时间完成尽量高质量的要求。二是循序渐进。力求笔笔过关、字字过硬,不能急于求成。三是难易适中。目标过高,会使少儿感到力不从心,缺乏信心;要求太低,又会延迟技能形成的进程。
第二.设计练习方法。
练习的总目标无非是两个:一是用毛笔写出合乎规矩的点画;二是把点画组合成规范的字。因此练习的内容可以由简趋繁、由易到难分为几个阶段:点画一部首一单字一词组一诗句。
对初学书法的少儿,老师应从楷书入手比较好。因为少儿学楷书,可以便于他们识记现在流行使用的书体的字形,可以增强所识字的记忆和多认识一些生字,既可提高语文成绩,与实用相联系,又可避免其他书体对记楷书的干扰。当然学楷书一开始也只能学一种体,如果学的体多了,又会产生记忆上的混乱。
老师在组织教学时,内容应丰富一些,形式应多样些,还可以经常举行一些竞赛,多表彰和鼓励学生,以他们的成功提高他们的兴趣。
第三,及时进行分析。
为提高练习效果,应该及时分析、评改作业,让少儿了解练字的结果。多肯定成绩,多鼓励,能使少儿的信心得到阳性强化;指出缺点,则使有关的神经联系受到阴性强化。及时地巩固成绩、纠正错误就能加速分化过程:促使正确技能的形成。
在分析练习的优缺点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少儿的自检能力——自我分析、寻找差距的能力。为此,平时要求少儿对点画结构的基本形态有异常清晰的印象,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训练自检能力实质上是练“眼”。只有眼高才可能手高。少儿一旦养成自检能力,则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