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现代设计教育体 系,近20年来有了很大发展。但如同所有的理论总是滞 后于实践一样,艺术设计教育也总是落后于现代制造业 的实践。一方面,中国的现代制造业在迅速崛起,以信息 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几乎冲击着所有经济领域和制 造产业。另一方面,在制造业经历了跨越性发展阶段并 实现工业产值高速增长的同时,却出现了高等设计教育 产出与中国制造业需求错位的状况,起步不久的中国现 代艺术设计教育,正在以不成熟的设计教育理论与教学 实践,为中国的现代产业提供着滞后的服务。
一.设计教育的泡沫现象
20世纪80年代中国真正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开始 起步,在20多年来有了飞跃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是在20 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在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 的引导下,在制造业迅速发展后对设计人才需求的就业 市场驱动下,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迅速扩张。在进入21世 纪后的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艺术设 计教育大国。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 的与日俱增,国家制定了扩大招生规模等一系列政策, 艺术设计专业在一些综合大学、工科和师范院校中纷纷 开设起来,目前为止已超过1000所高校开设了艺术设 计专业。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动画学院等二 级学院也相继在这些高校成立,其发展趋势之猛、规模 之大都是空前的,每年招生人数已达数十万人,设计类 专业已经成为中国高校发展最热门的专业之一。
然而,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脱胎于“工艺美术”.这 是一种以美术为基础的设计模式,一直不大重视与技 术、经济的联系,也不考虑经济对设计的影响,沿袭这 种设计模式使得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受到了很大 的束缚。面临的问题与困难特别突出,而且中国的设计 教育至今还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未真正定型与 成熟。
二,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设置较早,多数院校都 有很强的师资队伍和悠久的办学历史。然而,我国艺术 设计专业与美术教育专业相比却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大 部分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都是附设在美术教育专业 下。由于传统艺术院校基本上是按照美术教育的培养目 标进行教学,因此很难摆脱美术教育的教学体制,也由 此造成了学科划分不清晰,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等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设计教育有如下问题:
(一)专业设置与课程教学体系不合理
虽然中国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迅速,但是在专业设置与课程教学体系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大部分学校的专业设置基本集中在艺术设计、装潢设计、广告与包装设计、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等所谓通用设计的专业中,中国每年培养的数十万设计毕业生,大部分拥挤在广告、包装、室内设计等以装饰为主的服务行业中,于此带来的后果是,中国在近10多年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广告与包装污染大国,建筑与室内环境污染大国。
(二)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规范
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规范也是艺术设计教育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设置大多实行的是“2+2”的教学模式,也就是两年的基础教育加上两年的专业教育。这种教育模式过多地强调基础教育,忽视了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从而导致专业课程减少、专业不专、科目间联系不强等弊病。
(三)学生文化素质偏低
艺术设计是艺术、科学和技术的交融结合,它具有集成性和跨学科性的品质特征。因此,艺术设计理论也要综合哲学、社会学、美学、文化学等相关的知识。然而,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制[来自wwW.lw5u.CoM]度主要是强调学生的专业特长,对文化课要求较低。忽视文化素质教育,强调艺术表现是许多高等院校艺术设计课程中共同存在的问题。
三.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建议
中国的当代设计教育进入了一·个十字路口,目前我们培养的学生与制造业的要求差距越来越大,但是社会与产业对高等设计专业教育的要求却越来越高。由于中国教育体制的关系,高校设计教育的与产业发展的跟进不够,高等设计教育的发展滞后于产业。艺术设计教育需要以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来解决未来中国制造产业的需求。
任何一门学科,在设立之初都应制定一套关于本学科发展的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艺术设计教育也是如此。然而有些高等院校只有近期目标,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它们往往以眼前的利益为目的,比如在专业设置、.招生规模、教学计划等方面的制定上,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结果导致反复修改和调整。众所周知,要想办好一个新学科,必须有一套经过科学探讨和论证的专业计划,既要有理论依据又要结合实际,既要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又耍结合所在地区的区域特点。因此.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应重点作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个性化的办学模式
在国内,艺术设计教育大多一哄而上,根本不考虑自己院校的特点,有条件的上,没有条件的也硬要上。关于这一点,高等院校应端正态度,深入探讨自己的教学目标和特色,制定学科方向,设置专业和规模,确立自己的教学特点和培养目标,追求个性化办学的风格。
(二)加强艺术文化教育,增加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
现代设计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宽泛,它不仅需要深入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要涉猎多种其他学科。由于现代设计是构建在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之上的,因此,良好的综合文化素养是保证设计创造力的必不可少的基础。艺术文化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在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应有选择地开设文史、哲学、宗教、民俗、经济、社会心理学以及自然科学中的一些相关课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三)建立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要求艺术设计教育应与生产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学为研究和生产服务;研究为教学和生产提供理论指导;生产为教学和研究提供实验基地,同时与企业和市场紧密接触。这种教育模式的建立为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并形成产、学、研一体的规模效益,从而为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美好的市场前景。
(四)转变教育体系
现代工业设计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起步;在教育体制方面,设计教育一直是以纯艺术的美术教育和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为基础,从师资结构到学生素质,长期以来”重艺轻技”,尤其是严重缺乏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的[来自wWw.lw5u.com]技术实践教育,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今天,是导致中国设计教育落后于国际现代设计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我们有必要冷静理智地认清中国设计教育的现实,重新理清发展现代设计教育的思路,取消全国“大一统”的专业设置与办学模式,重新思考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设置,重新思考中国设计院校布局,在办学模式与专业特色方面与区域经济产业相适应;重构中国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使设计教育真正成为中国现代制造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共同迎接“中国设计”时代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