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方芳+杨静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人们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的动力。本文将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曲靖市初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现状进行调查,进行数据对比与分析过后,结果显示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关键词:中学生 体育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0(b)-0210-03
初中阶段是人生重要的转变时期,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这个阶段的教育具有特殊性及复杂性的特点,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从多方面努力[1]。中学阶段的体育教育是完善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体育教师们要根据现阶段学生的特点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在促使学生提高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同时,为终身体育打下结实基础[2]。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是体育教学中的难题,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为了解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通过对曲靖市初中学生的调查,了解目前初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现状,分析产生各种差异的原因,为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一定的文献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曲靖市麒麟区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
1.2.2 访谈法
针对问卷所涉及的问题,对各学校的教师、学生、学生家长进行访谈,获取相关信息。
1.2.3 问卷调查法
(1)问卷结构:本次所使用的问卷主要参考由张惠红编制的《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量表》,对题目进行修改调整后,共计42题,采用五级评分法,共分成6个维度,其中包括13个反向计分题。
(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抽取麒麟区内在校的330名初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330份,回收问卷317份,回收率为96.06%。无效问卷9份,有效问卷308份,有效率为93.33%。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不同性别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对不同性别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如表1),不同性别的中学生除了在运动参与程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维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男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各维度上的得分都明显高于女生。出现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不同性别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存在着不同,所表现出来对体育学习兴趣也就不同。男生在初中阶段随着身体的快速生长发育,精力充沛,活泼好动,重视外在形象等能体现个人竞争力的因素,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男生在体育学习中更愿意主动积极的去参与。女生在初中阶段的生理发育让其比较害羞,不愿意将自己暴露在众人面前,加之女生耐受力差,怕脏,怕晒,怕嘲笑等等,这样女生就比较容易出现行为弱化现象[3];体育教学所教的内容中技能类项目居多,学生直接感触到的是生动直观的客观事物,由此看来,在体育学习中男生更容易得到发挥。
针对男女学生参与程度和对体育关注总分偏低这一情况,笔者通过走访和交谈发现,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处的学段学习压力较大是主要原因,每天放学后基本上没有精力去参加体育锻炼,并且还有很多学生表示,放学回家或周末家里还安排了补课。在对参与程度这一维度所有问题进行描述性统计时,得出结果显示(如表2)Q27(课余时间里很少参与体育锻炼)和Q17(当学习忙时就会放弃体育锻炼)的平均得分最低(Q27和Q17采用的是反向计分的方式统计的,其实际得分为最高两项,即学生同意程度为最高的),进一步也验证了学习压力过大和学生自主支配时间过少是影响学生参与程度和体育关注过低的一方面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是此阶段的学生对未知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重,很容易沉迷于手机或电脑的各种游戏和社交软件中,自然不能更多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对此,学生家长们表示,希望更多的孩子们能走出家门,积极的去参与体育锻炼,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此外,男女同学对于体育的认识平均分都是最高的,这也表明学生们对于体育有着正确客观的认识。
2.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的比较
关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比较,发现除参与程度外(P<0.05),其他各维度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曲靖市初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并没有过多的受到学生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影响,但仍要注意的是独生子与非独生子女在参与程度这一维度上也具有显著性差异,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学习方面多数独生子女的学习压力相比非獨生子女而言是特别繁重的,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过少。其次,是学生的个人原因,部分独生子女在没有正确积极的引导下,容易形成了行动惰性。最后,是家庭的影响,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过度娇惯自己的孩子,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独生子女参与体育锻炼(如表3)。
2.3 少数民族与汉族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比较
在将少数民族与汉族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各维度进行比较时,发现少数民族与汉族中学生在各维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在观察均数时(如表4)发现少数民族中学生的各维度均数都超过了汉族的中学生。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社会,学校还有家庭三方面的影响形成的。首先,与近些年随着省民运会和市民运会等等这一展现民族特色的运动会和赛事的举办有关,因为越来越多的民族特色运动项目展现在公众的视野中,所以更多的人们开始了解并积极的参与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来。其次,部分学校的教师们也在积极的组织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让这些项目走进校园,让更多的学生们了解各民族体育文化,鼓励和支持各民族的学生们加入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少数民族同学们更多的参与信心,促进少数民族的同学们释放民族天性,积极参与到各项体育运动之中。最后,笔者采访了部分少数民族家长,家长们表示他们非常愿意鼓励和支持自己的孩子主动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这样可以让他们交到更多的朋友,能够更好的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避免孩子出现不自信,不合群等等这些影响孩子发展的现象,这也是少数民族初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较高的原因。endprint
2.4 不同年级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比较
通过把不同年级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各维度进行检验,发现不同年级仅在消极兴趣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不同年级间消极兴趣的情况(如表5),发现三年级学生体育学习消极兴趣分别显著高于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P<0.05),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体育学习消极兴趣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出现这一差异的原因,首先,大部分学生们认为从初二开始一直围绕着体育中考的项目进行练习,对单一的训练产生厌倦情绪,渐渐的体育课不在具有吸引力,相反还产生抵触情绪。其次,教师们表示体育中考对于学生们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反反复复的运动技能练习是枯燥的,但是课程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能给学生们进行调整和进行有趣味练习的时间安排也是有限的。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不同性别的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除运动参与程度外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体育学习兴趣各维度平均得分都高于女生。
(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比较,除参与程度外其他维度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少数民族与汉族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各维度上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少数民族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各维度平均得分都高于汉族的中学生。
(4)不同年级的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在消极兴趣单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三年级的中学生消极兴趣大于二年级,二年级大于一年级,既年级越高消极性越高,年级越低消极性越低,另外,各年级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3.2 建议
(1)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方合作,落实学生的必要锻炼时间,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学校、家庭和社会需重视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相互合作,共同努力,确保学生们有体育锻炼和培养体育学习兴趣的时间。社会及有关的管理部门应该给予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更多的支持与帮助,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感受体育的魅力。学校要针对差异性现象,有创新性的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家庭要针对孩子当前所出现的问题主动与孩子进行沟通,幫助孩子改正坏习惯,并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与支持,让孩子养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2)开发课程资源,打造具有地区校园特色的“精品体育活动”。
学校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在丰富教学方法和努力改善教学环境的同时,利用好学校开展的各种体育竞赛或节日活动,注意体育知识的宣传,让学生们完成从开始了解体育知识,到从思想上重视体育这一过渡。另外,要发挥云南地区的民族特色,在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中开展具有民族特色体育活动,打造具有地区校园特色的“精品体育活动”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拉近与少数民族同学之间的距离,更有利于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完善教学评价,加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者与决策者,要做到养成持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习惯,并通过这一过程强化自己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的事业心与责任心。通过学习科学的教育教学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好学生的兴趣发展方向,例如,学会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评价教学过程、寻找学生兴趣源、创新教学等等。
参考文献
[1] 方圆.浅析体育教育在中学阶段的重要作用[J].考试周刊,2016(A5):121-122.
[2] 陈燕.素质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2010(9):52.
[3] 弯红军.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初探[J].新校园(学习),2012(5):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