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丽丽+李瑜煜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企业的转型,社会观念及人才培养模式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对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有些旧的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大环境,若不及时调整就会引发各种问题而严重影响教学的实施,达不到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当前工科大学生生产实习所遇到的困难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分别从内在心理层面和外在客观条件做了分析讨论,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与对策,诣在提高当前大学生生产实习质量,达到生产实习目的和效果。
关键词:生产实习 价值观 社会心态
中图分类号:G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0(b)-0227-0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terprises, social concept and the model of talent training is also changing, especially for the student who are major in engineering, some of the old model has not adapted to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it will lead to a variety of problems which seriously affe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and can not reach the teaching effect if not adjust timely. This paper made a research of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from the internal psychological and external objective conditions respectively, on this basis,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urrent production practice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and effect.
Key Words: Production practice; Values; Social mentality
生產实习是工科高校教学计划中必修课,是培养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不可缺省的教学手段。仅有课堂讲授是不够的,基本的动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创造力的必要基础条件。生产实习是工科大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与工人一道工作和学习、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亲历参与专业产品实际生产过程的一项实践性教学活动。它既不同于培养劳动观念的公益劳动,又不同于让学生自由发挥的科技创新活动,而是将基本技能训练、基本工艺知识与创新启蒙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构筑一个扎实而又充满活力的基础。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大学生在校的生产实习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是,近年来,工科大学生生产实习所取得的成绩和达到的效果却不如人意,出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转型,社会观念及人才培养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有些旧的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大环境,若不及时调整就会产生种种不良效果,从而严重影响教学的实施,达不到教学目的。文章针对当前工科大学生生产实习所遇到的困难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分别从内在心理层面和外在客观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以有助于提高当前工科大学生生产实习质量,达到生产实习目的和效果。
1 客观原因与心理因素
1.1 浮躁心态的影响
我们每个人都以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社会中生存,又以社会的一部分在社会中活动,社会的一举一动无不牵动和影响着我们。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转型,当前大环境里呈现出一种浮躁的社会心态。浮躁,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一种现象,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政界还是娱乐界,都存在着严重的浮躁心态。社会浮躁的根源是社会变迁后社会成员在认知与行为上的不适应反应[1]。“60、70”后对突然加快的生活节奏感到力不从心,“80、90”后的心中没有一个正确的规则标准。社会大环境带来的不安全感以及日益增加的竞争压力都是浮躁产生的原因;很多人直接感受到了社会的浮躁,继而他们的思想、语言、行为等方面也都表现出了虚浮、缺乏理性、急功近利、好高骛远[2]。尤其是新一代的大学生,他们大多数心智还不太成熟,更容易受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这种浮躁不仅仅在学校的学习上,同样体现在校外的生产实习中。没有耐心,态度不积极严重地影响了实习效果。
1.2 价值观的影响
我国目前正处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的多方面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必然引起大学生自我价值观的变化。加之现代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高校极易成为信息的集散地,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不少极端、消极、沉沦的思想渗透侵蚀着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不少学生产生了金钱至上的观念,甚至出现拜金现象。有调查显示在大学生找工作过程中28%的同学以金钱多少作为首要标准,而仅仅29%的学生会考虑对社会的贡献。这与我们上一辈艰苦朴素的美好品德相形见绌。在实习过程中亦是如此,他们考虑的是劳动薪酬多高,工作是否辛苦,岗位是否体面,一味去攀比谁分配的岗位清闲,谁的岗位可以玩手机,谁的岗位可以随意交谈和走动,而不是自己能从实习中学到什么,学会什么,自己的工位又能锻炼自己什么。价值观决定人的自我认识,自身的价值观决定了他们在实习中所处的角色,也同样决定着最终的实习收获。endprint
1.3 缺乏良好的实习动机
动机是行为的内驱动力。实习中缺乏良好的实习动机势必会造成对待实习的态度冷淡,意识不到实习的重要性,也就不能在其心理有强大的动机。调查发现,在实习过程中出现70%的学生是为了应付学校、应付老师,为了顺利毕业而抱着不得不去实习的态度;5%的大学生对实习有抵触情绪,认为实习纯粹是浪费时间又收获不到任何东西,这部分学生中也包括那些想要继续深造的,要考研的,他们大多不愿愿意去实习而更多的想要做自己的事情;剩下仅仅1/4的学生真正把握实习的意义所在,会去认真并且用心的去完成实习过程的各项任务。
1.4 注意力不集中
在实习期间学生会遇到许多在学校不曾见过的仪器,不曾学过的工艺,这都需要实习指导老师给同学们答疑。但实习单位不像课堂,没有束缚自由的教室和桌椅板凳,也没有严格的课堂纪律。所以学生就会容易受外界干扰而分散注意力,他们好奇所关注的焦点或许不是实习的重点,从而错过对自己有用的内容。有时实习单位工作人员过于“热情”的交谈也会分散部分注意力,他们谈论的内容大多不是关于实习岗位的而是有关生活琐事,家长里短,员工们对突然到来的一群孩子般的大学生有一种莫名的好奇,同学们往往是出于礼貌的回应着,不知不觉的影响实习的注意力。
1.5 期望值过高而造成的失落感
工科大学生的实习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三年的大学教育让学生对外面的世界跃跃欲试,没有经历过太多挫折和失败的他们满怀着期望与抱负,并且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大展拳脚;不少学生自视甚高,然而他们忽略了自身的能力和工作经验,当面对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实习,并要与生产一线工人在生产线上一起工作的时候,一种大材小用的感觉油然而生,简单的操作,机械的重复让他们觉得这份工作完全浪费了自己的才能。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让他们把一切的不满都归咎于学校和指导老师,本就浮躁的内心又产生抵触和厌烦,进一步影响实习效果。
1.6 实习单位难找
这是一个大的外在不利因素。当前我国的大学本科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模式转变;随着全国各大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每年参加实习的大学生也相比以前增加了不少,所需的实习厂家更多。加之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国营企业的不断减少,私营或股份制企业日益普遍。特别是市场经济的激烈赛争,至使一般企业不乐意接纳大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因而联系实习单位就更加困难了。企业不愿接收大学生来公司实习,因为接收实习生意味着企业不得不放弃一部分产量,还要安排部分有经验的员工或者管理人员作为实习指导,这样会给企业带来一定损失。另外,为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商业领域立足,企业的一些先进技术又对外保密,学生在生产现场就以参观为主,动手实践为辅,走马观花式完成实习,对一些工艺过程和专业技术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达不到实习的要求,学生似懂非懂,因而相当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学习效果欠佳,往往给厂家留下不良印象,再而引起厂家更加不愿意接待学生生产实习。
1.7 高校的办学理念与政策导向带来的影响
近阶段以来,国内高校普遍在追求名版大学,不断上档次,不断升级排名次。而这些考核的标准指标主要是论文与科研成果,而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效而又很难量化考核的成果,自然得不到重视与关注。特别是像生产实习这样的校外实践性教学课程。因而不少学校在资源分配绩效考核、职称的骏升、师资安排未给予重视,唯科研成果唯论文是举,因而导致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老师的时间精力主要花在科研和写论文上,投入本科教学的时间与精力不多,只应付与完成考核任务而已;而生产实习课更是甚者。另一方面,近些年,企业或用人单位反映如今高校培养出来一批又一批只会考试不会实际应用的纸上谈兵型人才。学生的实际动手动力,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均不尽人意。
2 办法与策略
近年来,国家正在实施结构调整、实业强国、创业创新战略,大力倡导工匠精神;因而高等教育的教学实践环节越来越得到重视,而生产实习作为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模块之一,理应得到高度重视。生产实习是让学生直接接触生产实际,接触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值此次国家的战略调整的机遇,要让学校各级领导明白生产实习对工科学生学习的重要性,调整不合理办学理念与政策导向,给予生产实习课本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首先从学生的思想教育入手,使学生明白生产实习对工科大学生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要建立吃苦耐劳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使他们对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一个科学合理的估计,以免期望值过高而产生的消极情绪而影响生产实习。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学生明白个人价值标准尽可能地向社会所提倡的价值标准靠拢,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消除大学生浮躁的心态;
实习指导老师是生产实习的关键因素,指导老师首先要提高认识,充分认识生产实习对学生知识的学习及日后成长的重要性。实习指导老师要认真负责,从严要求从严管理,积极创造优良的生产实习条件;此外还要积极研究和改进生产实习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师多组织学生讨论,并参与其中,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兴趣,适当提出一些“爬坡”性问题,让学生自己从实习过程中找到答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创新,对新鲜事物要勇于接受和尝试,不应惧怕失败。指导教师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习规范,编制好生产实习指导书。由于实习时间有限,指导书不必像课本那样详尽,但要科学合理且必须在实习单位所允许的范围内即具有可操作性。根据实习指导书制定每天的实习任务。学生白天下车间,晚上整理实习笔记。无论是专业技术层面的还是公司管理层面的心得体会都要做好记录,由指导老师定期抽查。这些实习期间的表现及所做的笔记都要作为最终实习成绩的参考。
从影响实习效果的外在原因入手,学校可与实习单位沟通,把实习时间安排到公司生产的淡季,若条件许可时可由学校适当给实习单位作一些经济补偿。此外,还可进行一些可行的生产实习创新方式的实践与试验;可在生产实习教学中加强校企合作的机制,从前那种“走出去”的做法已然是困难重重,何不另辟蹊径把企业“请进来”,以校企联合办学为载体,实施企业与校园对接。选择一个对企业和学校都有利的方式来完成生产实习教学任务;还可以建设校内生产实习基地。一方出资,一方供人,互利互惠。实现优势互补,对企业而言不仅降低了劳动成本,还能保证人力资源长期稳定供给[3]。对学校来说,不仅节约了实习资金又减少了教师人力的投入;还可以选择分散式生产实习,即改变传统集中式实习方式,让学生自己结合就业去向的实际需要联系实习单位,不仅考虑到了学生自身,又减轻了企业大规模实习的压力。这种实习方式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对学生申请的实习内容要严格把关,必须与本专业紧密相关。
3 结语
生产实习课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实践类重要课程,尤其是对工科类大学生,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正在实施结构调整、实业强国、创业创新战略、大力倡导工匠精神的新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大量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好用实用的合格大学生是高等学校的任务,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重视生产实习,抓好生产实习课已刻不容缓。社会大环境,大学生自身心理、社会大环境与当代高校为学理念等均影响着生产实习的效果,尤其要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它直接作用于价值观的养成,而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的作用。尽管当前大学生生产实习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难,但主要各级领导重视,指导老师的认真负责和严格管理,积极争取社会的支持,相信生产实习课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朱力.認清社会浮躁特性培养健康社会心态[J].人民论坛,2014(20):6-10.
[2] 谢云.新形势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改革初探[J]. 中国电力教育,2009(6):134-135.
[3] 刘影.工科院校学生实习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0(1):168-1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