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永芳
习近平在中财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表明顶层设计释放出的经济治理思路有了重大调整,并借“以达到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的目的,必将取代前些年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的提法,必将成为未来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指导中国发展的“主题词”。
一、供给侧改革释义
供给侧改革就是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而不是通过刺激社会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过去需求侧改革提出的新概念和新思路。在经济学领域,“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是截然不同的理念,虽然都能拉动经济增长。需求管理者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所以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政策”来提高总需求,使实际产出达到潜在产出,其典型工具是货币政策;而“供给”管理者则认为应通过减税,提高生产能力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需求侧改革和管理的思路来实现。在新常态下,投资尤其是政府常规投资的边际收益率持续下降,国际需求低迷且不确定性明显,国内需求方面的家电、汽车、住房等大宗耐用品已基本走完排浪式消费的历程,正在向个性化、多元化和对接服务型消费方向转化,结构性的优化细分成为发展潮流和经济成长性的新支撑因素。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压力,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经济主体都集中在已经成熟甚至老化的供给中,在这些产业里继续投入,难以创造新的需求。这说明前期支持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等比较优势,已经不足以再支持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虽然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一些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的供给严重不足,但国内的传统工业产能过剩非常严重,PPI指数已经连续43个月负增长,产能过剩的实质是产需不匹配,这种过剩也不可能从需求端加以解决。
伴随着经济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官方将推出系列结构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支持一些产能过剩行业进行重组,并通过一些行政体制的改革,打破地方政府和一些行业部门对相关企业的过度保护。
多举措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下决心加大减税力度;通过供给侧改革全面提高劳动力供给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土地供给效率,降低资源供给成本;提高金融供给效率,降低资金供给成本;提高制度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创新效率,降低技术供给成本。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有机结合
(一)东西方供给侧的发展
西方供给学派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已经数十年了,中国的经济学界对此是非常熟悉的。这次供给学派重新在学术界热起来,完全是因为在中国的经济实践出现了对这个领域知识的巨大需求。尽管也有经济学家想把它和中国经济实践结合起来,但至少到现在为止并没有任何新的贡献,大多停留在对其的介绍、解读和传播。
(二)供给侧改革的目标
从经济改革的视角看,供给侧改革要达到几个实际目标,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从政策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问题。供给和需求关系属于经济范畴,而政府和市场关系属于政治范畴。中国现在讨论供给侧改革,就是要通过政府本身所能做的来减少已经过度的供应(即产能)和刺激新的需求,推动经济发展。决策者提出的“供给侧改革”既非市场也非政府决定论,而是要努力达到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平衡。
(三)供给和需求是辩证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这就是说在抓好供给侧的同时,不能忽视需求侧。虽然当前我国经济不少领域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但不能简单地认为我国市场需求已经完全饱和,这样的“饱和”,实际上是“假饱和”,其中不少供给是低端甚至无效供给,真正有效的供给并不充足;有的产业和地区需求不足但供给过剩;有的产业和地区需求旺盛但供给不足,从产业上看,那些生产科技含量高、质量高、附加值高的商品的产业,以及那些偏远落后的贫困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所以,需求侧的问题仍然存在,在重视供给侧的同时,不能忽视需求侧,既不能再像以往那样搞强刺激,也不能非此即彼搞需求紧缩或忽视需求管理。
三、供给侧改革需要政府和市场的理性回归
(一)政府和市场的一体性
一是从政府层面看,供给侧改革和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是一致的。尽管中国早在1992年就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但对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清楚的。三中全会把此表述为,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而政府起更好的作用。在这个背景中,“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减少政府的作用而强化市场的作用。不过,这绝对不是“市场万能”和“市场决定论”。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就政府和经济的关系而言,中国基本上走了其他东亚经济体所走过的道路,即发展型政府。国家通过各种能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甚至是主导角色[来自wWw.lw5u.coM]。但政府的作用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是不同的。在早期,政府不仅需要支持企业的成长,也需要培养市场的发育。但在企业成长起来和市场逐渐成熟后,政府本身就要转型,从经济活动的主体转型成为规制者。
(二)供给侧改革强调的是政府的行为要符合市场规则
一是在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政府如果不能继续使用从前的办法,就可以创始新的办法,如转向供给学派所强调的财政(如减税)和货币政策(如货币供应),也可以转向建设新的更具规模的市场平台,如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建立内部超区域市场;开拓国际市场,深化自由贸易等。二是目前的政府必然要想方设法来管治经济。不管中国的市场经济如何发展,也不会发展到完全放任自流的自由经济。市场也会经常出现失败的现象;市场的失败也一定程度上论证了政府干预的合理性。虽然今天中国所面临的产能过剩、杠杆过高、制度供给不足等问题,都是政府过度干预的结果,但供给侧改革[来自Www.lw5u.coM]并不是说不要政府的作用了。在很多领域,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市场将很难自动调节。
四、结语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结合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既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既重视供给侧,又关注需求侧;既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作者单位:中国共产党淄博市临淄区委员会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