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仓央嘉措的情诗在网上流传得越来越多,不过,经过考证我发现盛传的最多的这几首全部都是伪作。而且根本就是现代的伪作。
最早知道仓央嘉措是2006年在西藏旅行的途中听人说的。在拉萨的玛吉阿米餐厅一楼买到了两本关于仓央嘉措的书。那会儿知道仓央嘉措的人还很少,网上也没有什么人说起。因为很喜欢他的诗,所以回来之后还搜集和阅读过一些关于他的书。看了最近盛传的几首,都没什么印象,估计可能是伪作,而经过核实后发现果然如此。
一. 先说这首《佛说》,这是最为拙劣的一首伪作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
。。。。。。
1. 核实了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的《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这本书,这本是最全的一本资料了,1982年之前关于仓央嘉措的所有的汉,藏,英文资料都收录了。这首诗在里面没有收录。即便是文不是诗,文献里也没有这么一篇文。
2. 以我的了解,在古代典籍里佛说的话,通常都是听佛讲法的人来说“如是我闻”(正如我从佛那里听到的)这样的语气,而一般不用“佛曰”这种角度来表述,尤其是没有向佛提问,一问一答的这种写法。
3. 里面佛教的内容基本是禅宗的思想,完全不像藏传佛教。
而有些说法,诸如“佛是过来人”,“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这样的话则根本连佛教都不像。【后来才知道这几句原来是电影《青蛇》插曲的歌词,连一个字都没带改的!】还有些不对的说法,比如婆娑世界在佛教里是和极乐世界相对的概念,指的是罪业深重的众生组成的世界,不是遗憾的意思。
4. 可看出很多不自然的拼凑痕迹,行文不顺畅。
可见,这篇不管是诗也好文也好,反正肯定是伪作无疑。
至于作者何人,我推断这可能是某个文笔还算不错的网友,读过些关于禅宗的通俗读物,对佛教有点浅显了解,生搬硬套了一些佛教的说法,自己创作出来的。
二. 实为现代诗的伪作
《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首先还是哪本书里都没有收录,其实只这一点就差不多说明问题了。
然后,与现存的仓央嘉措其他的诗来对比:
1.仓央嘉措无长诗。真正的仓央嘉措的诗,绝大部分是四言诗,有少量六言的,但没有更长的。
2.真正的仓央嘉措的诗不论从藏文原文还是中,英译文来看,每句的长短都相差不多,不会出现长短参差的句子。
3.真正的仓央嘉措的诗的语言没有使用这种排比式结构的,也没有用把非常短的词或短语断作一句的,这些都是现代诗多见的特征。
所以这首也一样无疑是现代人的伪作。不过作为一首现代诗来看,本身倒是没什么问题。
那首“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还有“那一刻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颂经中的真言。。。。”也是一样的道理,就不再一一赘述理由了。
其中前一首,“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能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这四句确实是有这首诗的,书中有收录,但原作到此为止,而从“ 第三最好。。。” 开始,后面的那些都是有人画蛇添足加上去的。
后一首“那一刻。。。。”,流传最广,其实我最早了解仓央嘉措时候也是从这首开始的,当时对于书中不录这首就产生过比较大的疑问,现在仔细研究一番才确信确实是伪作。而且说来挺有意思,我当时读到时还是四句的,现在已经传成了八句:
四句的,虽为伪作,但本身还是不错的:
那一刻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日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啊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现在传成了八句的,文字堆砌,画蛇添足,实在是不怎么地呀: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日 垒起玛尼堆 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唱 不为参悟 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啊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尤其最后一句,飞升成仙,长生都是道教的说法,实在离谱。
后来我找到了这首的出处,是1997年朱哲琴专辑《央金玛》里的一首歌《信徒》的歌词。词作者系著名音乐家何训田。因为《央金玛》专辑中另有一首由七首仓央嘉措诗歌拼合而成的《六世达懒仓央嘉措情歌》,粗心的听者难免混淆二者。而《读者》杂志2007年20期曾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转载此歌词,从而造成更大范围的误传。在这些伪作之中仅有的这首写的不错的,原来是出自专业的歌词作者的手笔,果然不出所料。
三. 真正的仓央嘉措情诗什么样
真正的仓央嘉措情诗,目前整理翻译出来的有几个版本,最全的一个版本有124首。
有两种风格的翻译,在此各举一例,上面那些假冒的与之一对比,就发现明显不一样了。
一种是格律诗样子的翻译,以1939年曾缄的译本为代表。例如: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还有一种是普通白话的翻译仓央嘉措 问佛,译者比较多。例如:
“入夜去会情人,破晓时大雪纷飞。足迹已经印到雪上,保密还有什么用处。”
流传下来的仓央嘉措情歌的最原始版本,就是这个版刷印出来的,其实即便是这里面也难以保证每一首都是可靠的。
最全的是这个1981年的庄晶整理本,共收录124首。从藏文原文可以看出来前文中我说的特点,每首不长,一般是四句或六句仓央嘉措 问佛,每一句长短相差不多。
拉萨的玛吉阿米买的两本。(相传玛吉阿米是仓央嘉措情人的名字。而当年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幽会的地方,正是现在玛吉阿米餐厅所在的那个土黄色小楼。)
左边那本是拉萨市八角街的新华书店买的,右边的是后来在北京买的。
左边那本就是前面说的资料最全的资料汇编,很难找。中间是汉藏对照本仓央嘉措诗集,右边的那本是个剧本。